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

有感: 社區藝術

October 25, 2009

恭賀盧廣獲得 W. Eugene Smith Grant 人道紀實攝影大獎, 讓全世界更了解中國弱勢社群為高速經濟發展付出的代價.要幫助那些無辜受害者,除了為他們發聲外, 我希望能讓他們接觸藝術, 令受委屈的心靈重燃對生命的希望.社區藝術在這方面不但能發揮功能, 更是責無旁貸.

在18世紀工業革命之前, 藝術並無高尚/流行之分,是社會上所有人共同享有的精神資源, 即如觀看莎劇, 也是普羅大眾工餘時的娛樂. 工業革命後漸漸出現了階級分野,擁有資源的上流社會為了保障自己的地位和特權, 便開始把"粗鄙的工人"摒於劇院和音樂廳門外. 幾百年發展下來,所謂的高尚藝術(fine arts)和流行藝術(popular arts)之間出現了不能跨越的洪溝,而社會亦接受了高尚藝術是"為受過高等教育的觀眾而設", 一般"平民百姓"是看不懂的 - 因為看不懂, 所以跟他們無關.

到了今天,即使藝術界對藝術的功能和創作對象進行了很多的反思,但在如香港這種價值觀含混的城市,無可奈何弱勢社群接觸 藝術的機會仍然非常有限(下省三千字資助審批人士的謬論和我說得太多的抱怨).如果你也認同藝術能豐富生命 - 而不是豐富某些人的生命 - 那末我們便無權奪去任何人靠近藝術的權利.

芝加哥藝術館內的TOUCH GALLERY, 是專為盲人而設的美術館 - 透過手撫摸藝術品的觸感, 殘障人士用他們獨自的方法與創作者交流.欣賞油畫雕塑, 並不是健全人士的專利.

在 香港推行社區藝術誠然是一條漫長而又吃力不討好的路.單單要改變受眾對藝術既有的距離感已是非常艱鉅的工作.但從事藝術創作和推廣的友儕們,你們擁有如此 強大的力量, 令對生命失望的人重拾尊嚴, 勇敢地走過困難日子.所以容許我向你們呼籲: 即使你不刻意為個別社群創作些什麼,只要你記著他們的存在,只要你不沉迷於堂煌演奏廳內的掌聲,只要你相信任何人都有與生俱來的能力去欣賞你的作品, 你便已經運用了你特有的天賦, 為很多人灌注了生命的動力.謝謝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