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

舊日表像下的長青本質

(不加鎖舞踊館「城市‧身體重建」場刊,2014年9月20日)



記得小時候有個晚上父母穿戴整齊準備外出,我問他們上哪兒,他們回答說是「夜總會」。年幼的我不明所以,但他們的服飾讓我有點不安,小孩不會分辨華麗和樸素,我卻害怕與平常不同的他們會一去不回,所以硬是要跟著去-當然不成功。到今天我仍有印象門關上的時候我哭鬧得多厲害。自此我對「夜總會」有點怕。後來加上一些電影場景設計和被渲染的懷舊,更加不會想到要主動看看夜總會長個甚麼樣子。漸漸,它們一一結業,走出我們的生活圈子。

就像一個舉止有些神秘的街坊,你就算與他碰上也會垂下眼簾繞道走,直至有天他不在了,你才從別人口中得知他最平易近人不過;用看不透的外表過著踏實的生活。他就像當年建設繁華城市、閒時到夜總會跳跳舞的父輩們,從玩樂中實踐處世哲學。

首先,不論舞跳得如何,必須打扮恰當、漂亮。這是對自己的要求。連玩意兒也尊重的人比較懂得尊重生活。

音樂不停地響,遇上適合節奏,便與舞伴盡情旋轉,到了感覺不太對時,便休息一下,到合意時再加入。以容忍對待環境的改變,耐心等待順意的日子再來到。

雖然樂曲為特定舞種而設,跳舞的人卻不一定跟從,舞池上探戈、倫巴聚首一堂。就像社會可能有個主調子,但樂意讓不同取向的人和平共處。不走主調的也配合地靠在舞池外圍,互相之間不爭奪,也不擠壓。

跳舞的技巧參差,水平高的步幅大、速度高,水平一般的控制不了雙腳的走向,或者因為走錯步往回走。這樣紛亂,卻不會碰撞。他們習慣彼此分享舞池空間,建立了以身體感應為基礎的默契。

當然也有強烈的好勝心態在流竄。他人,特別是同性,打扮、舞技、舞伴長相,全收眼底。若然心儀的對象在場,更要令自己卓爾不群。積極較量推動我們向前,在舞池中找到自我,讓我們帶著自信回到日常生活。

看舞池上已屆中年的女士,身材不復當年,但毫不羞澀地挺著胸扭著腰靠在男伴臂膀;男士長了個肚子,也挺起腰板抬起手肘,帶領著女伴游戈。今天的社會兩性之間看來更平等,男女同工輕鬆平常,隨著性別角色同質化,我們的身體有中性化的傾向。夏天的香港,看似充滿著袒露的肌膚,但我們對性別背後的身份認識嗎?認同嗎?今天的社會看來更先進,體力勞動工作少了,但我們也不再懂得以身體經驗認識存在,我們的世界,縮小到只存活於屏幕之中;我們只見到虛擬社群的增長,卻無視現實社群之消逝。
 
在工餘時間跳舞的父輩們,為生存居於城市,卻勉力建設讓自己生活的城市。今天我們把工餘時間也投進去建設的城市,是生存之所,還是生活之源?讓我們重新以身體感受存在,聆聽它的聲音,誠實面對我們想要的,以重建的身體為基礎,建立將來的城市。父輩們的玩意兒,可能屬於舊日,當中的智慧,仍然碧綠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